-
罗三民
1985年第一次回国探親,焌民到广州火車站迎接我。第二天我乘飛机到汕头,四叔已从百多公里外的大埔提前赶到汕头接我,叔侄第一次见面,四叔紧紧地握住我的双手,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之后,四叔陪我搭长途汽车从汕头回大埔,车过茂芝,便进入了之字形的盘山公路,山高路险,车速缓慢,虽然百多公里的路程,车到楓朗车站却花了三个多钟头,下车后再步行半个多钟头,终于回到了楓朗杨梅坑祖居。一踏入祖屋就看見了很多围拢过来的鄉親,鄉親们七嘴八舌,问长问短,那热情让人感动,久久不能忘怀。
第二年,我与母親一起,再次回国探親时,四叔提到他很想念海外親人,想去南洋探望他们,我欣然答应。并于次年邀請四叔、四叔姆、聰姑和聪姑丈一齊到新加坡探親旅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二叔家和三叔家的子女以及二叔公、滿叔公的子孙,纷纷赶来我家拜见四叔他们。難得一見的海內外親人欢聚一堂,热热闹闹,血浓于水的親情,令人难忘,十分可贵。
紧接着我又邀请了五叔、五叔姆、滿叔、满叔姆以及卵姑也陸续來到新加坡探親旅游,加强了海内外親人的交往,增进了親情。
四叔和我商量希望焌民和美玲也能去新加坡看看,我乐于帮忙,并在叔辈都来新加坡后的1992年底,邀请焌民夫妇到新加坡。当时新加坡比中国先进的多,焌民想在这里找一份工作。无巧不成书,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了,剛好我的朋友郑先生的电子廠要請技术人员,于是一拍即成。焌民找到了工作,最终全家移居新加坡。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發展出人意料的快,现在广州与新加坡的差别大大地缩小了。有时我在想焌民移民新加坡正確嗎?四叔給出了一個正確答案:得了两个男孫,後继有人,今生無憾!我可以体会和理解传宗接代的老人的传统心声,期待多年的心願終於圓滿实现了,可喜可賀!
四叔是几十年来一直坚持与南洋親人通信的人,对于南洋唐山親人的互相沟通了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叔飽讀詩書,智慧敏睿,為人正直,心地善良又樂於助人。在大動乱时代中渡过極其艱難困苦的無奈生活,身累心更累,但也磨練出人生的大智慧。四叔堅守着祖居,照顧年迈的父母,行孝道,令人感动。百善孝为先,累積福報最快最好的方法就是孝顺父母。積善之家,必有餘庆。
祝福人人安康!天下無災無難!感恩!
(备注:作者为善武老师侄儿,长兄善交第三儿子,毕业于台湾大学,新加坡公用事业局退休高级工程师。慈悲为怀,无私奉献,是为连接南洋唐山的架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