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饺乐

2006.3.11

我们家乡很少人懂得包饺子,逢年过节,大多数人家里是兜鸭松羹(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将薯粉煮成带有许多白色点点的半透明的羹)和酿豆腐。到了广州才知道饺子是什么样的东西。那时候,饺子在广州并不是普遍的食品,这可能与南方人的饮食习惯有关。

离开广州后,在新公司有缘与一位来自东北的朋友同事。北方人善于包饺子。他家包的饺子很有特色,一口咬下去满嘴汁液,香中带辣,甚是过瘾。同事们都喜欢上他家去,吃饺子和品尝东北的凉拌菜。

去年,朋友邀请我一家和一位马来西亚朋友的一家,上他家包饺子。在我们到达之前,朋友已准备好馅料、和好面,待我们一到便开始包饺子。

包饺子对东北人来说,大概是家常便饭,朋友更是经验丰富、手法纯熟。他负责擀面,只见他将大面团揉搓成长条,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再在其上洒上面粉以防粘连,然后将小面团用手掌压成蛤蜊状,接着他左手拿面团,右手持面棍,随着面棍“卡达、卡达”的滚动,左手的面团也顺时针快速旋转,当面团旋转一圈,一块中心厚周边薄的面皮就擀好了。我好奇地问:“饺子皮为何要中心厚周边薄?”他告诉我:“饺子皮的中间是饺子的底部,这样可以防止饺子未煮前因为馅料的汁液而溶穿。”嘿,这包饺子还有学问呢。

我的妻子曾在部队当兵、工作,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们学了些包饺子的方法。她将加了馅料的饺子皮对折,中间一捏,再将两端往里压,封口后的饺子,像胖嘟嘟的小猪仔,放入冰箱时占位少。那位马来西亚的朋友,其太太是来自天津的,包饺子的方法又不同,她将面皮放在掌心,加上了馅料后,手掌一合,饺子皮内侧小外侧大,捏好封口后,一只弯弯如月牙状的饺子就包好了。她包的饺子秀气漂亮,但两端尖角棱棱占位置。这面粉经不同的人能捏出不同形状的饺子,真是环肥燕瘦各有特色。

今年过年邀请东北朋友来家相聚。朋友知道我们全家爱吃他包的饺子,便准备了馅料,并将他家包饺子的全部家当搬到我家,因为我们家没有。后来朋友专门制作了一块包饺子的面板送给我们。

虽然说现代都市的超级商场,能买到现成包好的饺子,却买不到一家人一齐动手,共同努力的气氛。

有了专用的包饺子的面板,又有过年用剩的大量面粉(一袋25公斤过年只用掉2 公斤),到了周未,我们也在家包起饺子来了。包饺子一家人分工合作,一齐动手,洗菜的洗菜,捣馅的捣馅,和面的和面。准备工作完成后,由我擀面皮,老婆孩子负责包饺子。孩子们边做边玩,弄得脸上身上白迹斑斑,像个大花脸。他们包的饺子也很特别,有的包成三角形,有的包成五边形,有的包成小笼包似的圆溜溜,奇形怪状甚为有趣。管它什么形状,都是自己吃的。煮好后的饺子热气腾腾,你一个我一只,吃得不亦乐乎。

包饺子一家老少边干边聊天,尽享天伦之乐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