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

2006-7-25

今天忙得天昏地暗,到晚上八点多才下班。从公司出来去地铁站的路上,看到路中央摆着一盆点燃了的蜡烛,旁边一堆尚在燃烧的冥纸。本地人多数是南来的华人的后裔,这里没有经过文革的洗礼,仍保持着相当传统的华人的风俗习惯,比国内的人更加相信鬼神。焚香烧纸、请神消灾、求神赐福是常有的事,所以,对于路中央的烛火就见怪不怪了。

从地铁站出来后,一股焚烧冥纸的烟味扑鼻而来,过了天桥就远远看见住宅区地面上烛光点点,烛光仿若示威游行者的烛光,范围却大得多,到处都是。当走近住宅区时,在摇曳的烛光中,似有恐怖的影子,时隐时现,莫非见鬼了?哦,想起来了,今天是农历七月初一,俗称鬼节,也叫中元节。据说一到农历七月初一零时,阴曹地府的鬼门就打开了,在冥间的红鬼、赤鬼、白鬼、黑鬼以及各式各样的野鬼都放出来了。当鬼都出来后,你会感到与平时不一样,到处烟雾弥漫,充满了鬼魅。

这里人拜神比国内普遍的多,鬼节,几乎每家每户都烧香拜神,楼下、路边,到处是残香、纸灰、祭品。

平时空荡荡的住宅区楼下的休闲活动场所,不知是谁,在什么时候,搬来了一张台,台的四周用一块绣有神像的锦缎围住,桌上香炉前有盛满香油的灯,还有三个红色的小杯,香炉后面是一块神主牌,神主牌上贴的红纸歪歪斜斜地写着诸如“大伯公之位”、“二伯公之位”、“三叔公之位”等,那些伯公、叔公 都无名无姓,不知他们是否同属一家?或是张家伯公?李家叔公?我们不得而知。只见临时神台前,经常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前来烧香、添油、祷告、拜祭,不知那些被拜祭的伯公叔公们,是否都有超越常人的共产主义精神,能够给那些善男信女有求必应。通常人家的伯公叔公,对自家的儿孙都照顾不暇,侄孙侄孙女是很难得到关照的,更何况是异姓孙辈呢?

鬼节,最高兴的莫过于搭棚公司了。为了庆祝中元,每个地方的公司商会、居民组织,都会临时搭神台进行集体祭祀,搭戏台请戏班演出,搭歌台请歌星唱歌,搭大棚为摆宴庆祝。许多公司、商会、组织都排队等着搭棚庆祝,他们这边拆了那边搭,搭棚公司赚得不亦乐乎。鬼节,也是搭棚公司的黄金节。

“七月歌台”便是中元的一大特色,歌台使用特大号的喇叭,能发出雄浑低沉的声音,能放出超级的音量。据说一些小有名气的歌星,每晚都要跑好几个歌台,鬼节也是那些歌星赚钱的黄金节。

那些临时搭的宴会棚,有长有短,有圆有方,大小不一,很有特色。小的可供几百人宴会,大的可摆百多张台,能容千多人宴会。祭祀所用的香烛也很有特色,比人高,比碗口还粗,香烛上雕刻着龙的图案,貌似龙柱。一大排的龙柱点燃起来,那就不是香烟袅袅,而是浓烟滚滚了。烧冥纸也不像我们祭墓那样,一张张、一叠叠地烧,而是一袋袋、一箩箩的往火堆里倾倒,风一吹,没烧完的冥纸就到处乱飞,洒满一地。

除了搭棚集体祭祀外,每个公司,每家商店,也会选取靠近七月半前后的周末,在不影响做生意的情况下,在公司或商店门口,临时搭起祭台,买来各种祭品,各自祭祀一番。由于到处烧香烧纸,对空气的污染严重,七月十五左右那几日,即使天气晴朗,也是烟雾弥漫,灰蒙蒙的。

人们互相攀比,香烛越来越粗,越来越长,不但造成浪费,也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后来政府不得不立法限制香烛的粗细和长度,鬼节空气里的“鬼魅”才有所减轻。

集体祭祀后,当天晚上便举行盛大宴会,人们一边享用美味佳肴,一边欣赏歌舞。待吃得差不多,碗筷狼籍,晚宴快结束时,那些“福物”就会拿出来拍卖。所谓“福物”就是祭祀时用过但还有价值的用品,如食品礼蓝、家用电器、水晶工艺品等。据说拜过神的东西能给人带来好运,人们争相抢购。因此“福物”通常通过竞标方式出售,根据“福物”的价值,给出一个起拍卖价,例如“八十元起”,有意买福物的人便竞相出高价投标,拍卖者手持高音喇叭,大声地跟着竞投者出价喊标: “九十” ,“一百”,“一百一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到再没有人出价了,喊标人便高喊:“一百一十,一声”,“一百一十,二声”,“一百一十,三声,成交”,一件福物就这 样拍卖出去了。接着拍卖下一件。喊标人不断地用华语和福建话交替着大声喊标,声嘶力竭的喊标声,经高音喇叭高分贝的放大后,就连振耳欲聋的歌台歌声也给淹没了,数公里外都能听到喊标声,附近居民不胜其噪,亦无可奈何。正是:

年年七月庆中元。
冥香巨柱,
冥钱地铺。
尽日空中罩烟雾。
羹残酒尽宴方休。
竞标福物,
声惊地府。
野鬼孤魂吓着否?

鬼节,通常持续整个七月,今年比较特别,闰七月,鬼门关将两次开关,鬼节将长达两个月。

到了中元节结束那天,又是另一番光景。很多公司商店再次烧香送神;普通百姓也在楼下、路边烧香,草地上到处是一簇簇的残香,一堆堆的纸灰,一盘盘的祭品,香烟袅袅,烟雾靡靡,送鬼回去。

楼外草萋萋,
室内烟靡靡。
灰烬飘空中,
祭品遗满地。
中元今日终,
鬼门倏幽闭。
误了今宵期,
孤魂何处去?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