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游(之四)

荒园落日夜观西洋景

参观水煮蛋时的晴朗天气从昨天开始又转阴霾了,今天天空更是阴沉沉的。

我们从北门进入了圆明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被收集在一起的断臂掉腿的塑像。看过残缺不全的雕塑,我们来到湖边。有一座小桥通向湖中的一个湖心亭,湖心亭门口贴着书画展览的大幅广告。我们穿过小桥走进展室,里面正在展出现代人的书法绘画作品。我们不是鉴赏家,不敢对作品说三道四,但凭直觉可以感受到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仔细地看作品的作者简介,发现不少是前清皇室后裔。这些皇室后裔原本就拥有较好的遗传基因,又受到良好的教育。改朝换代,环境改变了,他们不再有以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裕生活。社会要他们自吃其力,生活迫使他们非努力不可。他们拥有先天优势,同样的努力比起普通百姓自然更容易作出成绩来。

书画展原本是一种文雅的活动.无奈里面的作法品都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现代艺术家也要吃饭,作品待价而沽无可非议,唯独工作人员的推销使人感到有点不胜其烦,让人感到好像到了菜市场,清纯的水仙花沾上了铜臭味。莫非这就是艺术的商品化?

从展览室出来沿小路走到了凤麟洲。凤麟洲湖上有人划着几条小艇在打捞湖中的垃圾,捞上小艇的尽是残荷败叶。料想这湖应是荷塘,在春夏季节湖上必定是满湖荷叶田田,莲花点点的美丽景象。湖上的莲花经历了秋风扫落叶,霜雪摧残枝,现在比“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更难看!

沿湖游览又走到了另一个展览馆,展出十二生肖兽头铜人的复制品,另一边则展出圆明园的历史。此展馆位于凤麟洲、福海和往西洋楼的交汇处,走出展馆到了三岔路口,看到许多人搭电瓶车直接去西洋楼观看圆明园的主要景点—大水门,我们没有急着去搭车,观看墙壁上的大幅图画,知道有个九州公园,不知那里的景色有多美。看了看手表才下午三点,时间尚早,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参观九州公园然后再去看大水门。

我们沿着去九州公园方向走了十多分钟才到达九州公园。九州公园遗址除了湖泊水道和少许的小桥外,几乎是平地,里面一片荒芜,那有图上的公园的踪迹呢?连残垣断瓦都被清理干净了,只是在原来建筑的遗址上插上一块写有原建筑名字的牌子而已。牌子告诉你此地当年是个什么亭台楼榭。九州公园遗址面积挺大,但荒凉的没几个人到此处游览。

当我们穿走过九州公园到了福海时,太阳已变成又红又大的火球,靠近地平线快要落山了。落日余晖给湖面涂上了一层淡黄色,有几只野鸭子在水面游荡。福海中间有个小岛,岛上的树叶子都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秃树的上空,群鸦飞翔,发岀“呀呀”的叫声,更是给遗址增添了荒凉感。

时间不早了,我们加紧脚步直奔圆明园遗址的主要景点西洋楼。北京的天气,太阳一下山,天很快就暗了下来,当我们赶到西洋楼遗址时,已经是夜幕降临。瑟瑟北风吹得人们发抖,昏暗中已难看清西洋景的模样,所幸相机在这昏暗的环境里还能拍出圆明园遗址的主要标志残缺的大水门的照片。

与马致远的秋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相比,这寒冷的荒园冬景就是:

枯藤秃树昏鸦

断桥孤岛尘沙

荒园寒风野鸭

夜幕罩下

难看残垣断壁

作为世界园林艺术最大博物馆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破坏殆尽,成为一片荒芜的废园,真是令人痛心,令人愤慨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