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同学情今生永难忘

2011-01-10

刚刚和谐过亚洲的广州,仍然市容崭新,繁花似锦。2011年新年伊始,阳光明媚,物理系七八级的同学们冒着寒冷,从四面八方赶回母校庆祝大学毕业三十周年。

2010年的最后一天,我第二次从新加坡飞回国内,这次是专程回来参加大学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的。按照活动议程,2011年元旦上午十点在母校的粤海酒店集中。离校多年了,不知粤海酒店建在何处,怕寻找酒店费时,九点半,我就从离母校不远的天河公园对面出发。车子还未到学校大门就看见粤海酒店的牌子,原来粤海酒店就在大学前门侧旁,省去了寻找酒店的时间,提前二十分钟到达了粤海酒店。

在酒店的楼下首先碰见了当年开发了获奖项目“驻波共振仪”,后来被派到日本留学的老黄。与上一次(毕业二十周年聚会)见到他时相比,老黄变了。又一个十年历练,老黄的财智又大大地增长了。何以知晓?君不见,老黄满脑智慧关不住,一缕红光出头来。

到了酒店三楼集中地点,已有不少同学提前到达。久别重逢,就甭提大家心情有多激动了。不远万里从加拿大赶回来参加大学毕业三十周年的那位女同胞已先抵达,三十年了她还是保持得那么苗条优雅,充满魅力,不知是不是加拿大的月亮比较圆?

从澳大利亚回来的老韩是出乎我们所料的,班里的同学身材都不同程度地膨胀了,唯独他比出国前更紧凑了。人家都说澳大利亚是福利社会,是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使人回想起早年中国社会主义的配给制,因为粮食短缺,长身体时吃不饱,我们这一代人平均身高就远不及下一代了。问老韩澳大利亚是不是实行粮食配给制,他说不是。不是粮食配给制,咋会饿成这么瘦?旁边的一位同学插嘴道“现在是没本事的人把自己的肚子喂大,有本事的人把别人的肚子搞大。”哦,原来如此,老韩没把自己的肚子喂大是我们班最有本事的人。

有的同学毕业之后就再没有见过。三十年,媳妇熬成婆。当年的小伙子小姑娘,如今有不少已当了爷爷奶奶。青丝变白头,容颜的变化能不大吗?班里的小二(年龄从最小的排起第二)已经是长得高大威猛,成熟稳重了,我们见面时,握手相视了好半天,可是谁都无法再将对方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对号入座了。

小马哥是当年的奶油小生,长得白白嫩嫩,嫩得像生豆腐一样,怕是一弹即破。小马哥身材娇巧、性格开朗,是大家的开心果。他在班里亦是年龄比较小的小字辈,可小马哥人小志大,毕业后直接考入了研究生。小马哥研究生毕业后,就潜心研究了。这一潜就是几十年,这次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终于冒泡浮出了水面。小马哥长高了,他为大家献唱的男高音,真的是很高,很高,高不可测也!

午餐后,同学们在母校的教学大楼前合影留念后,开车到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参观,而后又到大学城转了一圈,再到从化帝豪温泉酒店。

晚餐时,远在美国的老梁(因为有事临时将回来参加聚会的机票退了)几次打来长途电话,与班里的许多同学交谈,同学间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十分难能可贵。

晚会是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当人们戴上假面具后,从表面就再无法认出谁是谁了,除非你能记住同学们穿的服装特征。在昏暗的灯光下,戴上假面具确实有点光怪陆离,好笑!大概都到了夕阳红的年龄了,能热心跳舞的并不多。

晚会过程中,从加拿大回来的女同学将她带来的加拿大糖果分发给大家,从澳洲回来的老韩也拿出澳大利亚的另一位女同学委托他带来的澳洲糖果分发给大家。千里送鹅毛,物轻情义重。同学们是含在嘴里甜在心里。

晚宴有一个十分难得又有意义的节目,播放我们的班长和同学好不容易弄出来的入学照片,三十多年前入学时的照片,有谁还有这种的照片呢?这批旧照片十分珍贵。照片中的俊俏姑娘、帅气青年,与现在满头银发的真人相比,真是天壤之别。那时的我们比现在我们的儿女还小。三十多年前的事回想起来,就像是昨日发生的事。

 “故园三十二年前,黑手高悬霸主鞭。” 三十二年前,高考恢复时,社会累积了十余年的高中毕业生,那时高考是唯一通往光明彼岸的桥梁。每个人都要去博一博,我们班的同学就是当年千军万马争过高考独木桥的姣姣者,取得了高考的好成绩。好像我们的 班长、学习委员等高考分数进清华北大都绰绰有余。因为黑手高悬把持招生权,而落选了。当年高分落选考生不少,招生办才来了个扩大招生。我们这批不幸者才有缘被聚到大专班。相信不少同学收到这份姗姗来迟的录取通知书时,心中会有打翻五味罐的感觉,高兴之余感叹命运之不济也。

这批高考平均分远高于本科生的大专生,被推迟到次年春季入学。入学后我们才知道只有远离广州的同学才有幸被安排在大饭堂的临时宿舍住宿,广州市内的同学得天天挤公共汽车或踩脚车来上课。

在物理系我们与众不同,不只上学物理相关的课,也上化学课。

毕业后,我们绝大多数被分配在高校从事实验工作。

有一年母校校庆,我们的同学回来参加校庆。满脸堆笑的校庆接待员,听说我们是大专班的,惊讶的脸部表情一下子僵住了,继而换成了一付冷冰冰的脸孔,遭此白眼,能不刻骨铭心么?母校本来是培养本科生的,突然冒出个大专毕业生,难怪他们会惊讶地张口结舌了。

毕业时,同学们都为能留在母校工作而庆幸。实事上留在母校工作的同学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学历歧视。因为背负大专学历,在其他高校工作的同学也一样难免受到歧视。

窘境迫得同学们倍加努力。有的同学考上了研究生,有的同学跑到国外发展,有的同学离开学校到外面成立公司从事商业活动。

经过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不管是留在高校的同学,还是离开高校的同学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留在高校的同学大都已取得了高级工程师,副教授,教授等高级职称,有的甚至已成为指导博士的导师。更有些同学除了取得高级技术职称外,还当了处长、书记、院长。我们同学经营的网络学院就十分成功,成为母校的摇钱树。在商海拼搏的同学更是成绩斐然,蓝盾信息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在即。成为千万富翁,万万富翁的同学还大有人在。

这次大学毕业三十周年聚会经费,就是由网络学院的院长和有成就的老板出资的。再加上在校的几位热心的同学的精心筹划,才使得毕业三十周年聚会办得热烈,圆满成功。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同学情今生永难忘。回想过去,再看今天,不禁使人感慨万千。

招生乌龙几时了,
落选知多少?
高分落马录取关,
扩大招生扫入大专班。
身背大专遭白眼,
窘境逼人变。
艰苦奋斗三十年,
看咱骄人成就岂等闲!

2人评论了“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同学情今生永难忘”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