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2012-02-13

一个人对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周遭人事会记得特别的牢固,终身难忘。小时候的玩伴、同学,故乡的青山绿水就常在梦中出现。

我的家乡三面环山,形似荷叶。一条小溪绕着村庄,从荷叶尖处流出。 

在家乡生活了二十多年,一九七八年我考上大学后,离开家乡到广州读书。那时交通不便,经济拮据,数年才回一次家。

父亲国内的三兄弟,大学毕业后,分散在天南地北工作。因为,那年代中国一直处于政治斗争的动荡中,出门坐车要这个证明那个证明,人们几乎没有出行的自由。即使能弄到证明,人们也难以从仅可糊口的工钱里省下大笔的交通费。父亲三兄弟大学毕业后再没有机会重聚在一起。

四人帮倒台,文革结束。中国由政治斗争转变为搞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活力,带来财富。开放后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人们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经济上也有了改善。

一九八五年春节,满叔一家从大庆出发到郑州,连同五叔一家一块到广州,会合我一家和弟弟一齐回故乡—–大埔。终于实现了近三十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家族大团圆。

那次的大团圆,距我离开家乡尚不久,家乡的环境与我走时差不多,人事变化亦不大。

父亲退休后,父母亲都到了广州与我们一起生活。接着不久,我又离开了广州到了新加坡。

与大团圆相距二十年后的2005年的暮春,我陪堂兄夫妇从新加坡回国。在广州、中山,再一次与五叔、满叔和父亲的三大家团聚,并开两部车子回故乡大埔。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二十年后的家乡变化很大。原来依山而建的老屋,有几家已人去楼空。有的出外定居,有的搬到在别处新建的屋子居住了。像我们,都在外工作定居了。老屋无人料理,屋梁腐朽,屋瓦掉落,漏下的雨水将家具都淋坏了。墙上青苔,地下杂草,无不呈现老屋的破败。邻居已搬到对面山的新居,留下的老屋同样像鬼屋一样的破败不堪。

改革开放后,农村取消了公社、大队、生产队,农田、土地、山林都分配到户。人们要建新居,只能在自己的土地上,没有了统一规划,新屋便建的东一堆,西一撮,凌乱不堪。大大的破坏了祖先依山而建的村庄的和谐性。

另一个令人感到惆怅的是,家乡的人事交替。新面孔越来越多,熟悉的面孔却越来越少。新面孔很多是后来嫁入的或后来出生的,他们与我们已没有生活的交集,如同陌生人。曾经与我们一起生活在这村庄的老一辈的人大半已故去。真是青山依旧在,老人半为鬼啊。

揽镜自照,昔日的翩翩少年,如今成了两鬓斑白的游子。韶华不为少年留呀!

现实中的故乡再不是我们儿时的故乡,儿时的故乡只有在梦中寻找了。

故乡啊,故乡,你在何方?

白水绕村流,
青山横前头。
三十年,故土重游。
老屋残败新屋乱,
这乱象,几时休?
白云去悠悠,
往事难回首。
看满山,新起坟丘。
生老病死谁能免?
空惆怅,几多愁?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