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9-11
今天早上女婿和女儿去退了车。
我们八点半出发,参加澳洲网通旅行公司的小团游。还是上次那位导游,这次只有我们一家五个。
第一站是疏芬山淘金城。170多年前,墨尔本基本没有人居住,直到人们在墨尔本附近的疏芬山发现了金矿。这个被称为新金山的地方,一下子人满为患,似乎是一夜之间,全世界有梦想的人都涌来这里。根据历史记载,1836年,墨尔本的人口只有177人,到1851年,人口是29000人,到1854年,已经达到123000人,使当时藏金极富的美国三藩市黯然失色。
黄金引发了淘金者的梦,黄金也造就了巴拉列淘金镇。疏芬山记录着1851着1861年的梦幻时代,整个淘金镇能呈现当时的社会状况,红金沟淘金场是厂区,淘洗金厂设施简陋,但相当实用;中国城则是当局为保护中国人免受欧洲人欺负而设立的;淘金镇是因为淘金者的需求而形成的小镇,从出售日常用品的店铺、医院、学校、邮局、饭店、教堂、戏院中,旅游者可以看到当时的生活的情景。
疏芬山(Sovereign Hill)是澳大利亚著名旅游景点,建在一座金矿旧址之上,是澳大利亚独一无二且多姿多彩的澳洲金矿区的小镇。

到了淘金城换了导游带领我们下矿井,去领略当年金矿工人开采金矿的情景。里面还播放了一个介绍广东四邑来的两兄弟的故事的动画片。
金矿原来是一层石墨,一层石英,金子是被石墨所吸,附在石英上。
到这里淘金的人,有两种方法可以淘金。一是直接挖井采矿,一是从地面上的含金的沙子里用水淘,淘去沙子杂物,取得金沙。




下一站就是十二使徒石,到了那里已是四点多,导游给我们四十分钟的时间去看十二使徒石。
“十二使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大洋路边的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屹立在海岸旁已有二千万年历史了。由几亿块小石头聚积而渐渐形成,继而埋藏在海底,直至后来,强烈的海潮和风力终令这些岩石暴露水面,成为现时著名的十二使徒岩。因为它们的数量及形态恰巧酷似耶稣的十二使徒,人们就以圣经故事里的十二使徒为之命名。
十二使徒岩(The Twelve Apostles),又译十二门徒石,是一系列自然形成的石灰岩的组合,目前存有八块。它们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大洋路边上,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之中。十二使徒岩是维多利亚州的著名景点,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
海边风很大,我们的相机三脚架都架不稳。温度本来就不高,加上劲风一吹,感觉很冷。女婿穿很少衣服,他在海边站了一下子就回去了。我们拍了不少照片,回来已迟了十分钟。


最后一站是阿德海峡。阿德原来是一条轮船的名字,那条轮船上出事了,轮船上有54个人,52个人罹难,只有两个人被海浪冲上海峡的沙滩上而得救了,因此,那海峡就被命名为阿德海峡,作为沉船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