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叔

2016-12-16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学习千字文,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于了解、抄写、默背千字文,基本上没有时间去吟诗作对写文章。

昨天,我找几年前广州买的小楷自来水笔时,偶然看到了大概2012年6月,与父亲一块回大埔时,在湖寮宾馆,见到芳叔与德集时,芳叔送给我的诗词手抄本的复印件。复印件放在手提包。因为当时下雨,手提包淋湿,复印件受潮,部分文字略显模糊,但不影响阅读。

芳叔原名罗永芳。可能那个带草头的芳字多为女性名字使用,芳叔现在去掉后面的芳字,成为为罗永。永!很自然的使人想起宋朝的大词人栁永,罗永填词作诗样样会,是不亚于栁永的才子。

芳叔与我的五叔同年,早年参加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在地方担任领导职务,颇有政绩。但因”家庭出身不好”,被无辜地剥夺了领导职务,在乡下受罪几十载。直到四人帮倒台,拨乱反正,情况才好转。芳叔是建立新中国的有贡献的老革命,虽然没有上正规大学,但他是一个极聪明、很有才华的人,普通大学生恐难望其项背。芳叔不但诗词做得好,一手毛笔字也写得很漂亮,还善于弹琴,是个集诗、词、琴棋书画一身的不可多得的能人。

记得六七十年代,每到临近春节的时候,方叔就会到枫朗墟,帮人家写春联。那时,我并不懂得书法,不晓得欣赏,只是觉得芳叔写得字特别好看。现在芳叔已九十多高龄,又于前年跌伤了腿,不便行走。我们远隔重洋,料再难欣赏到芳叔的毛笔书法了,不过他的诗词手抄本却是极为珍贵的诗词兼硬笔书法作品。

4人评论了“芳叔”

  1. “家庭出身不好”是旧时代的歧视性语言,是对合法公民的一种污化和政治迫害。如要描述当时的现实状况,拙见采用“家庭成份较高”的说法可能比较客观一些。
    个人意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1. 有道理,感谢你提出的宝贵意见。
      不过家庭成份是那个年代的产物,拿那时的观点,“家庭成份较高”应该是贫下中农,地富反坏右是社会最底层的。
      我觉得用“家庭成份较高”,对我们那年代的人,容易引起混淆。

      1. 也对,这种说法是后来对家庭成份的解释,有歧义,这样的话,或许可以给“家庭出身不好”加上引号?以呈现历史原貌,让读者知道那是时代强加于无辜者身上的标签。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