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片段

纪念父亲诞辰100周年

2022-06-20

父亲离开我们八年多了,2022年10月12日(农历九月十七)是父亲诞辰100周岁的日子。饮水思源,缅怀先辈,追思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片段。

孝敬长辈从细微之处做起

那年代穷,特别是像我们乡下这样的穷乡辟岭,缺乏粮食,平常人们填饱肚子都不容易,有限的米粮都熬成稀粥,以便用餐时有饱胀感,吃饭不常有,更遑论吃肉。除了过年过节或者是拜祭祖宗,平时基本上是吃不到肉的。所以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拜祭祖宗后,有鸡鸭鱼肉,父亲将最好吃的,如比较有肉的鸡腿、鸭腿,首先孝敬奶奶。在餐桌上有好吃的父亲总是先夹给奶奶的碗里。如果吃鸡头鸭头,父亲也会教导我们将鸡脑鸭脑挖出来,先孝敬奶奶。父亲孝敬奶奶,总是从细微之处做起。父亲孝敬奶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们兄弟姐妹,使我们懂得如何孝敬长辈。

一笔一划刻骨铭心,高大形象愈加鲜明

我们读书的那个年代并不像现在这么多补习,作业基本上在学校里就做完,很少家庭作业,我几乎没有父母督促做作业的印象,但是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老师布置每一个学生要写一篇毛笔字,参加学校的评比。大家知道父亲不但知识渊博,毛笔字也写得很好,每年过年的时候都免费帮村里人写春联,为了写好那篇字,我请父亲指点。父亲教我,写毛笔字应该中锋逆行运笔,在笔画的转折处要适当地提按,以及如何避免拖笔,正确的写好撇捺。在父亲的耐心指导下,那一次的毛笔字评选,我竟然得了学校第二名。

虽然没有父亲督促做作业的印象,但是有什么疑问我们总是请教父亲,也必然能从父亲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父亲是梅县东山中学,保送去当年蒋介石当校长的中央政治大学的高材生,大学读书亦出类拔萃,一毕业就分配到民国政府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工作,行政院即对应于现在的国务院,父亲的聪明才智和渊博的学识,对我们的提问自然是小菜一碟。父亲在我们眼中是个无所不能的神,即使现在我们也大学毕业工作了,仍然是望尘莫及,父亲高大伟岸的形象在我们心中是愈久愈加的鲜明。

大学同窗情同手足,福建牛的由来

父亲在中央政治大学读书时,有一位同窗好友杨源富,我们管他叫杨叔叔,大学毕业后杨叔叔去了马来西亚发展,父亲则因为奶奶在乡下,而放弃了跟随蒋介石去台湾的机会,回乡下奉孝奶奶。

虽然天各一方,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谋生,父亲和杨叔叔始终保持密切的通信联络。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国内生产恢复的较快较好,但是三反、五反和反右斗争之后,运动不断,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到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物质极端匮乏,那时饿死了不少人。社会相对平稳的马来西亚,经济稳步发展。在马来西亚发展的杨叔叔在当地做了一位中学老师,那时他已拥有了自己的别墅和汽车,60年代初寄回的一张照片,便是他夫妇俩带着女儿在自家门口汽车旁边的合照。

杨叔叔虽然生活富足,却只有一个女儿。中国人都有传宗接代的观念,弟弟出生后,杨叔叔希望父亲将弟弟过继给他为儿,为了了却好友的心愿,父亲欣然答应,将弟弟过继给杨叔叔。

在困难时期杨叔叔给了我们家不少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弟弟出世后不久,杨叔叔从马来西亚寄回了一小箱子的奶粉,那装奶粉的浅棕色的硬壳的带锁的小箱设计的相当精巧,令人爱不释手。弟弟生肖属牛,被赐予外号“福建牛”。我们是广东人,为何不称广东牛而叫福建牛呢?这便与杨叔叔有关,杨叔叔是福建人,弟弟又过继给了杨叔叔,于是弟弟的外号被冠以“福建牛”。

从笔记中体会父亲处处为人着想的精神

那年代乡下懂得英文的人少之又少,像我们所在的有几万人的公社,都找不到第二个会英文的人。当年公社的第一把手的亲戚从南洋寄回英文的书信,因为找不到懂英文的人,一把手只好偷偷地来找父亲(五类份子)帮忙看信回信,人们都好奇一把手竟这么大胆亲自来找父亲,不怕被“沾黑”。

我们同村的一位叔公弟弟去了安南(越南),几十年都杳无音信,后来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他弟弟的通讯地址,那位叔公手捧两粒鸡蛋来求父亲帮忙写信,都是同村的乡亲,父亲那里会收他的礼物,虽然父亲婉拒了那位叔公的礼物,仍然细心地帮他写信。那位叔公大概是穷怕了,一开口就说自己有多苦(的确是很苦),要他弟弟寄钱帮忙。父亲听后跟那位叔公说,兄弟几十年没音信,一开口就称穷、道苦、要钱,不好。莫若先叙叙兄弟离别后的挂念之情,待收到回信后再作商议,比较有把获。那位叔公觉得父亲说的有理,就按父亲的意思写信给他弟弟,果然不久就收到了回信。第二封信还是由父亲代写,第二封信寄出后不久,那位叔公就收到了他弟弟从越南寄回来的侨汇。每一次父亲代写的信,那位叔公都有所收获。过了一段时间他的儿子高中毕业了,也许那位叔公觉得老是烦劳父亲写信不好意思,就让他的儿子代写了,怎料到他儿子写的信寄出后他弟弟就再没有给他汇钱了。那位叔公好生失望,只好再求父亲帮忙。因为粮食不足,营养不良,父亲常常头晕,特别是举笔写信就会引发头晕,头晕发作几个钟头都动不了,父亲不得不叫我帮忙,由父亲口述我笔记。从给父亲做笔记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喻写信要以关心对方为主,绝忌称穷道苦要钱,即使有困难要对方帮忙,也不可一开口就要钱,而是要委婉的提出困难,请求帮忙。多说开心事,不讲窝囊事等等,从给父亲做笔录中,我也学到了不少父亲处处为人着想的宝贵品格。

强忍腿抽筋之痛,确保家人不挨饿

那时家乡田少人多,粮食收成后又大部分上交了公粮,留给农民的粮食往往不足以养家糊口,特别是遇上旱灾、水灾,粮食欠收,农民就更糟糕了。记得有一灾年,我们生产队人均每月的口粮才18斤谷子,尤其被划为五类分子的家庭更惨。那时候,只要家庭成分不好,同样辛苦的劳动付出,得到的报酬要比成分好的人少得多。等到作物收获分粮食的时候,我们家往往比别家分得少。那时家家缺粮,谁还会有余粮可粜呢,在家乡有钱也难买到粮食。

为了家里不至于缺粮断餐,父亲、姨母和村里其他人半夜起床摸黑出发,从甲背、沐教翻过西岩山,经岗头、南坪前往30多公里外的饶平茂芝买米。走的都是上山下坡,崎岖不平的山路,空手走都不容易,更何况挑着几十斤重的米担,走山路就更吃力了。父亲身体瘦弱,又挑了重担,从茂芝回来途经沐教岗的时候,累的腿抽筋,腿抽筋是由于肌肉痉挛引起的,抽筋发作时,大腿小腿肌肉好像被人抽打一样,其痛苦是没有历过抽筋的人是无法体会,抽筋之后肌肉受伤,每走一步都很痛。父亲又挑着米担,更是每走一步都痛得大汗淋漓,虽然姨母帮忙分担,减轻了父亲的负担。对于腿抽筋后的人来说,行路仍然是十分艰难的。父亲以异于常人的坚韧毅力,克服困难,最终还是忍痛将米挑回了家,回到家时已近半夜,比普通人迟了两个多钟头才到家。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

父亲以他羸弱的身躯艰难地支撑起这个家,让我们免遭饥寒。父亲以他正直善良的品格,教我们做人。父亲以他渊博的知识,使我们脱离愚昧。父亲以他博大的胸襟,成就了我们美好的未来。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